野餐是一個改變生活型態的起步

實踐永續美學的生活態度,讓每個消費選擇友善環境

台灣最受歡迎的野餐品牌

引領戶外美學風潮

專業規劃露營與戶外活動

2014~ 台灣白色野餐的發起者

素有「野餐女王」之稱的「璐露野-顏邵安」2014年在華山舉辦台灣首屆白色野餐派對,以創意活動與踴躍人潮引發熱潮,讓璐露野感受到台灣野餐文化的潛力。自此,璐露野每半年舉辦一次白色野餐活動,並於2015年開始申請法國白色野餐主辦方。

2014

「跟著台灣白色野餐發起人,一起去野餐,美好小露營」

璐露野公司源於創辦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深刻的共鳴,從童年時的回憶與閒暇時陪伴女兒璐璐的日常,開始在社群記錄野餐與露營的戶外生活美學,由於網路快速擴散影響下,創辦人成為了作家,出版過兩本書,《美好小露營》、《一起去野餐》,也帶動了近年來戶外美學的蓬勃發展。

野餐不僅是享受美食的地方,更是與環境和諧互動的平台,璐露野打造每一個用餐的細節,從餐具設計、食材選擇到整體佈置,讓用餐不再只是填飽肚子,而是一種生活美學,然而,在多年推廣的影響下,漸漸地廢棄物也成了一種環境的負擔,璐露野將經營方向調整成永續美學的理念,從選擇產品開始 ,讓美與自然同時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,讓每次戶外體驗都成為對自然的尊重與珍愛。

2016 璐露野生活成立

秉持著「親近自然,精緻生活」的精神,「璐露野生活」成立,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積極推廣野餐文化,並提倡永續經營,期望與大家一起珍惜島嶼環境。

2016

2017 北門廣場白色野餐派對

2017年,璐露野在北門廣場成功舉辦800人白色野餐派對,吸引法國白色野餐官方的關注。

2017

2017 跨足餐飲業

在全台瘋野餐的時空背景下,璐露野跨足餐飲業-「Luluyelife cafe野餐餐廳」在台北市大安區應運而生。持續提供高品質餐點、策劃野餐主題活動、提供多元完善的野餐配備等,並於2021年完全轉型為非內用形式的戶外野餐派對企劃團隊。

2018 法國正式授權舉辦白色野餐

經過璐露野多年努力並持續不懈的與法國官方溝通之下,於2018年讓台灣正式成為法國Diner en Blanc (法國白色野餐國際組織)授權國。

2018

2018 台灣第一屆國際白色野餐

台灣正式取得法國Diner en Blanc 授權,並於台北最著名地標101盛大舉行,為台灣第一場國際性野餐活動,吸引成千賓客盛裝出席,成功讓國際看見台北城市之美。

2019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

取得授權的第二年,法國組織欽點於國定古蹟中山堂舉辦,吸引近2000賓客報名參與,藉由白色野餐活動,讓各地賓客感受台灣歷史建築之美。

2019

2020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

2020年台灣為亞洲區唯一仍在疫情期間舉辦之國家,並與白晝之夜、金曲獎齊聚於南港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週邊舉行,成為當年度最具話題盛事之一。

2020

2022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

歷經疫情停辦一年後,於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再度盛大展開。搭配上客家文化,為活動蹦出新的火花。宣揚環保永續發展、數位創新等議題。

2022

2022 善愛嘉年華

璐露野生活秉持取之社會,用之社會之理念,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發揮所長回饋社會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2023 創立「野伙食驗室」

圍繞著「永續、在地、美學、體驗」四大精神,打造五感在地沈浸體驗。結合台灣在地不同地區人文餐飲特色,提供高質感的在地 ESG 野餐派對,創造永續生活和戶外美學的無限可能。

2023

2023 雄獅文具品牌合作

與雄獅文具合作舉辦「作繪來野餐」,活動涵蓋手作課、音樂與「野伙食驗室」。以造節形式結合藝術與戶外生活美學,活化了「想像力製造所」的場域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2023 野伙食驗室首次發表-大鯖魚夢工廠 ESG永續生活野餐派對

璐露野生活攜手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與大鯖魚夢工廠,共同舉辦首場「野伙食驗室」ESG 百人野餐派對。活動匯聚宜蘭與東北角海岸地區的地方創生團隊,以創新的策展形式重新演繹食材、料理與產地價值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 

2023 夜傳藝

與全聯善美的基金會攜手打造宜蘭傅藝全新的夜間互動體驗,並成功導 入3000人次以上的夜間人流,創造了宜蘭傳藝的夜經濟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2023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

以「國際觀光」為主題,於國立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上舉辦,結合多樣化的空間與場景佈置打造沈浸式「白色野餐專屬航班」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2024

2024 永續臺北好企機

璐露野生活在2024年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之「永續臺北好企機」計畫中,入選中小企業轉型輔導ESG創新轉型先鋒隊!並展示「野伙食驗室」ESG創新活動作法的成果發表。

▶︎了解更多

ESG永續企業

了解更多

璐露野生活以對SDGs及ESG的承諾為指導,推行以租借代替購買,推廣地方文化並支持地方創生,選用環保友好的材料,並將廢材再利用、減少耗材,盡可能減少對塑膠製品的使用,以實踐我們對永續的責任。